國際經濟環境多桀 追高風險大! 
蘋果日報 2008/01/17

國內立委選舉,結果藍營大勝,台股選後兩個交易日內,最高上漲達517點,新台幣匯率三天之內狂升超過2角,15日單日成交量更創下39.2億美元,台幣外匯市場有史以來天量。然而,美股道瓊工業指數15日收盤指數12,501點,卻已跌破2007年下半年最低點,那斯達克及S&P500指數,也離去年下半年最低點只是絲毫之差。亞太環太平洋地區股市中,則除了中國股市的技術線型上無明顯做頭危機外,其餘不是早就走空,就是接近盤頭成型。在如此惡劣的國際環境中,何以台股能演出兩天難得一見的全球獨強行情?原因主要有下列四點:

 一、 心理面:
預期政治面結構改變,使股市中認為政治面與經濟面在主觀心理上有高依存度的投資人,短期心理面多空態度改變,進而影響其投資行為。此類投資人不限於獨立個別投資人,也可能是重型法人背後的操盤人。但無論如何,這些股市投資人的多空態度改變,純因政治面變化牽動投資心理多空轉折,與經濟基本面及公司營運變化關係不大,至少兩者之間,短期內沒太大立即關聯性。

 二、 資金面:
台股從14日到16日三個交易日,合計成交值高達6,079億,平均成交值超過2,000億以上。相較之前動輒不到千億的成交值,台股頓時如雄獅甦醒,活力四射。其源頭無非是因外部資金透過外匯市場匯入國內所致,此部份若能持續不斷,對吸納台股賣壓並推升股價指數當然是正面居多。然而,姑且不論真假外資問題,外資在匯市短進短出早就不是新聞,此波匯入資金是否能長駐國內仍待時間檢驗。

 三、 籌碼面:
 
14、15兩日每筆平均買進張數分別為8.51張及8.68張,但每筆平均賣出張數亦分別在7.61張及7.27張,16日因美股重挫回檔,此種多空結構甚至立刻改觀。此顯示,法人與大股東、大戶間處於多空爭戰中,籌碼供應並非全由散戶投資人流出,此從融資餘額變動不大便可得知。


四、 公司業績面:
這是影響長期股價的最重要因素。正如葛拉漢所言:「短期來說,市場是個投票計數器;長期而言則是個稱重器。」應該不會有人會認為您買的公司在1月11日與15日這四天內有多麼大的變化,改變的是人心,及由人心起伏帶動的資金挪移及隨之而來的籌碼供需。若是公司業績面並無太大改變,則存在市場的恐怕是預期與想像居多,等心理面激情充份反應,將再度回歸公司的營運軌道。並不是政治結構改變不會影響實質經濟,但立即且近乎全面性樂觀,將犯了於股市中過度偏執的大忌。

 前面三項因素,最終都要被公司業績所主導牽引,多頭氣盛時充當投機題材銳不可擋;趨勢向下未變前,盲目追高則失理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ttie10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